慧数汽车大数据首页>公司动态

大数据,大数据产业,京津冀

发展大数据产业 京津冀协同作战

2017-04-27 15:06


摘要

京津冀正逐渐成为中国区域性的大数据产业热区,其中,北京在三地协同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探索中,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从北京城六区内严禁新建扩建任何形式的数据中心,到产业成果转化布局到河北、天津,配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再到摸清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家底,一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需求大数据项目落地。京津冀正逐渐成为中国区域性的大数据产业热区,其中,北京在三地协同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探索中,思路也越来越清晰。

据介绍,2009年以前,京津冀区域内的大数据企业大概有350家,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目前在京津冀注册的大数据企业达近千家,包括科技创新平台、交易中心、联盟协会、产业园区等,这些服务机构为大数据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目前大数据产业发展在人才方面是偏紧张的,尤其是顶尖人才、高层次人才方面。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人才更是重要的要素。在大数据人才引进方面,北京扮演了重要角色。以北京大数据研究院为例,该院和河北、天津的一些高校进行了一些探索,如高校间的大数据专家人才互访、建立企业实验室等,促进三地实现人才共建共享。

不能新建数据中心,庞大的数据储存在哪?于是,北京与河北的张北云计算产业基地等精心设计了一种“前店后厂”模式,核心数据放在北京,其他数据存储放在张北。

按照这种模式,北京许多互联网企业,包括阿里巴巴、蓝汛等的数据中心外迁至200多公里外的张北,张北云计算基地也因此成为北京大数据产业的“后花园”。

云计算产业属于高耗电产业,充沛稳定的电能是云计算设备正常运行的最重要条件。张北电能丰富,能为云计算提供必需的电能,单从电价来说,张北比北京便宜一大半。

按照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三地瞄准重大需求,正在紧密围绕科技冬奥,从环保、交通、健康、旅游、教育等重点领域,推动一批项目尽快落地。

京津冀大数据协同发展大数据应用感知体验中心便是三地协同发展众多项目中的一个。这个总投资15亿元的大项目,未来将是京津冀三地集大数据展览、体验、研发、创新创业和应用于一体的综合体,集中展示京津冀大数据应用和优秀创新成果。

 如今,京津冀已成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热区。北京正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资源优势,以及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人才、技术、资本等优势,向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创新中心”、国家大数据产业创新核心区和全球大数据产业创新高地的目标攀爬。

为此,北京先后出台“十三五”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规划、北京市大数据和云计算发展行动计划等,明确未来一段时间北京在京津冀大数据发展中的目标、方向和重点工作。

北京市相关职能部门的信息显示,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启动建设三月有余,三地共同签署京津冀信息化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研究制定了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等,在协同推进机制、大数据产业发展政策、重大工程推动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接下来,三地还将推动云计算中心产业基地、发展投资基金、协同处理中心等一批项目落地实施。



最新发布